- 作者:
- 来源: 中华健康学习网
- 日期: 2018-10-15
- 阅读次数: 9718 次

在《红楼梦》里,秦可卿冠为“十二金钗”之首,可惜不幸早逝,对于她的死因众说风云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她死前患有妇科疾病,用里面尤氏的话说,是“病得奇怪”。“一日比一日懒,懒得吃东西,这已经有半个多月了,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了。”其实并不奇怪,秦可卿患的是月经不调。
中医认为,脏腑失调气和冲任二脉不通是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,对于脏腑失调,冲任受损而引起的月经不调,要以调理脏腑和冲任为本,达到养血和血,温经散寒,活血化瘀,从而标本兼治。在这里,向大家推荐艾柱隔姜灸三阴交、气海和血海的疗法。该法简单易行:将新鲜姜洗净切成片,贴在穴位上,依次艾灸,每个穴位灸5~10壮,每天一次,灸到月经正常为止。
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穴位呢?
先说三阴交穴。三阴交是脾、肝、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。肝肾为冲任之源,脾又能统血生血,所以三阴交是要中之要。艾灸三阴交,可以同时调整肝脾肾三个脏器,还能调理冲任二脉。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和冲任受损而致的气血不和,月经不调,艾灸三阴交就能灸到病除。《于金方》中也说到:“女人漏下赤白及血,灸足太阴(即三阴交)五十壮,补之经脉益盛则通。”
三阴交穴
再说气海穴。中医认为,气海是人体的生起之源,人之真气由此而生,对于阳气不足,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,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,培元补虚,强身健体的的功效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有一个叫柳公度的人,活到80多岁仍步履便捷,耳聪目明,秘诀就在于“经常灸气海,使之常温”。对于女性而言,气海穴尤为重要。因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,而下腹部是女性子宫所在之处,当子宫受寒,血寒凝滞,经血不畅,灸气海而暖全身,温阳驱寒,畅通气血,从而调理月经。
肚脐正中线向下压,一寸半处即是该穴
最后是血海穴。血海穴聚集了脾经的生化之血,是活血化淤的要穴,具有调合气血之功,善治一切血疾。《甲乙经》中说到: “妇人漏下,若血闭不通,逆气胀,血海主之。”《百证赋》也说到:“治妇人经事之改常。”金元时代大医家李东恒说的更为明确:“女子月事不调灸太阴牌经中血海二穴七壮“。所以对于月经不调,血海穴义不容辞。
总之,月经是女性的老朋友,也有点冤家的味道,不能没有它,有了又嚷嚷倒霉。但如果这个老朋友突然失信而不如期到来,就会有点让人抓狂。所以,我们平时要善待我们的身体,我们的老朋友才会善待我们。这样,我们才会气定神闲,没有失常的郁闷。
食疗
实际上,除了艾灸,民间也有很多偏方来治疗月经不调。在这里,推荐一个简单可行,疗效俱佳的偏方——芹菜益母汤。它的主要原料有:芹菜250克,益母草50克,鸡蛋2个,油、盐适量。具体制作:将芹菜洗净,摘去老叶子,切成段;锅中放入适量的水,烧开;然后放入芹菜段、益母草和鸡蛋同煮;煮熟后,加油、盐调味即可。每天分两次食用,吃鸡蛋,喝菜汤。在这款汤中,芹菜,性凉,味甘辛,入肺、胃、肝经,能清热除烦,平肝,利水消肿,凉血止血。对于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等症有很好疗效。益母草味辛苦、凉。活血、祛淤、调经、消水,是人所皆知的妇科良药。传说,很久以前,有个张姓人家,只有母女二人相依为命,母亲因为思念死去的丈夫,忧愁生活,而病重不起,吃了一些药也没用。她的女儿便独自去一座名叫“地上天”的山上采摘灵药,山高路远,姑娘吃尽了苦头,最后在的地上天仙女点化下,得到灵药,仙女告诉她只要将灵药熬成膏,让其母服下,即可。仙女还赠与姑娘很多灵药种子。后来,很多类似的母亲们都由于吃了这种灵药膏,而治好了病。于是人们便把灵药叫做益母草。
总之,月经是女性的老朋友,也有点冤家的味道,不能没有它,有了又嚷嚷倒霉。但如果这个老朋友突然失信而不如期到来,就会有点让人抓狂。所以,我们平时要善待我们的身体,我们的老朋友才会善待我们。这样,我们才会气定神闲,没有失常的郁闷。
全国部分城市分站办事处规划布局 Copyright©2015-2025华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商务合作 | 网站声明 | 网站简介 | 品牌文化 | 品牌企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单位 国家工信部诚信推荐企业 国家版权局版权证书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牌匾 商标注册证书 国家版权局软著 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茂业城帝景峰 邮编:518112 法律顾问:湖北三雄律师事务所 余立宁 QQ:398847699周先生 641313861王先生 客服邮箱:zhongyishi.888@163.com |